道:
道乃天地心,愚癡不解尋。
道者人之所蹈,德者人之所得。
道無所得其形,強名曰道;德無所得其情,以道立德。
道德化五行: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
長久根深而非剎那片刻
生存形式

三界:

     
演化 道境 形理 層面 空間
無極界無色界理天 先天天界
太極界色界氣天 中天地界
皇極界(現世界) 欲界象天 後天水界
     

 

性命:

人性命之形成
人身小天地,人天相應(性天、精氣運行…)

 

 

丹經專有名詞:

【西昇經】

道祖曰:「善為書術者必綏音須其文,善論達其事者必通其言,勉而勤之得道矣。」 

始源:金碧古文龍虎經 東漢周易參同契
   已有金水、龍虎、鉛汞、爐鼎之說

 

無極

大道之始源,大道之本體。

仙真佛聖、天地人物,皆同一體,從無極而出。

其大無外,其小無內,放之則彌淪六合,卷之則退藏於密;無始無終,無鉅無細,無所不在,無所不行(於後天之中)。

內景-恍恍惚惚,無情無思,忘我忘息,杳杳冥冥; 無應於心,通諸幽明,涵諸天地,貫諸古今,昭諸人倫。

 

太極

太極無形,先天地生,氣神合並,混一鴻濛。

先天一炁,原出太極,陰陽之未始,動變之先。
丹體 - 太極真元,全體純真,天地合德,日月合明。
內景 - 身心若一,情思不動,祥和安定。三陽合一,聚於性宮;五氣歸元,朝於黃庭。

 

陰陽

陰陽之理,孤陰不生,獨陽不長,進入後天。

陰陽消長

陰陽相對

陰陽相消

即陰留陽--後天返先天,從陰陽回到太極,必須陰陽相合,其陰陽須是可融合為一、互相匹配之對體。由是觀之,陽炁(鉛)盛極欲而留之,須以其匹配之陰陽對體(汞),方可相合,混成先天大藥,金丹之本。

 

五行

 

河圖

古者伏羲氏政御天下,見白馬出於河,背有奇紋,遂則其紋而畫之,是為河圖。河圖顯示陰陽、方位、五行及數字在先天之互相關係。一為陽水與六之陰水共宗而居北;二為陰火與七之陽火為朋而居南;三為陽木與八之陰木同道而居東;四為陰金與九之陽金為友而居西;五為陽土與十之陰土相守而居北。河圖於修真,描述人身之精神魂魄意,處於先天之和諧真一之狀態。先天狀態之下,五行之氣各歸其源,金木水火土五氣揆一,化為先天之炁,周流上下,循環不息,性命咸通,身心若一。金炁化金精,凝聚於性宮,生合元神,令元神顯露,祥和安泰;玉液歸於命,濟合霾翦,令識神退位,情思不動。河圖先天,陰陽運化之未始,後天動變之前。

數字、十天干配河圖:一六壬癸水,二七丁丙火,三八甲乙木,四九辛庚金,五十戊己土。

 

六神獸、精神魂魄意配河圖:北水玄武精,南火朱雀神,東木青龍魂,西金白虎魄,中土勾陳(戊)、螣蛇(己)意。

 

洛書 

大禹治水之時,見神龜負文而列於背,有數至九,從洛水而出,禹則之而成洛書。

李道明師尊有云(戊寅年五月廿六日乩文):「白馬河圖後洛書,先天河圖本清靜,一念之差變洛書,洛書河圖易經諦…。師尊指出洛書是後天由先天河圖變成,先天河圖本是清靜之體,只因一念之差,變成後天陰陽格拒之狀態,洛書與河圖乃陰陽變易之基,亦為易經之根諦。

  

492
      
357
      
816

數字配方位:戴九履一,左三右七,二四為肩,六八為足,中宮為五。
洛書之數,總數為四十五。但無論在任何一橫列或一直欄,甚至對角斜線,其三個數字的和總是十五。可見後天陰陽之動變,演化八方,都是相對而平衡的。

洛書配後天八卦: 

一是坎兮二是坤,三震四巽數中分,五是中宮六是乾,七兌八艮九離門。
洛書與後天八卦之關係,非比尋常,可以從數字追溯出河圖如何由先天轉成後天,與及五行之氣如何在後天八卦所屬之宮位返回先天河圖。

先天八卦配奇經八脈表

卦名
大象
奇經八脈 陽蹻 督脈 衝脈 陽維 陰維 任脈 帶脈 陰蹻

 

奇經八脈:若以正經比江河,奇經好比湖澤,正經流溢之氣,入於奇經,互為灌溉,內蘊臟腑,外濡腠理。黃帝內經曰:奇經八脈者,為陰維脈、陽維脈、陰蹻脈、陽蹻脈、衝脈、帶脈、任脈、督脈之總稱。此八脈不受制於十二正經,無表理配合,謂之曰奇。八脈經云:八脈者,衝脈在風府下,督脈在臍後,任脈在臍前,帶脈在腰,陰蹻在尾閭前、陰囊下,陽蹻脈在尾閭後二節,陰維脈在頂前一寸三分,陽維脈在頂後一寸三分,凡人有此八脈,俱閉而不開,惟神仙以陽氣衝開,故能得道。

 

後天八卦配人身及十四經絡: 
為天 在人身為魂、首、骨。在脈為督脈。
為澤  在人身為肺、口、舌。在脈為手太陰肺、手陽明大腸經。
為火  在人身為心、目、上焦。在脈為手少陰心包、手太陽小腸經。
為雷  在人身為肝、足、髮。在脈為手厥陰心包、手少陽三焦經。
為風  在人身為氣、呼吸、肱股。在脈為足少陽膽、足厥陰肝經。
為水  在人身為腎、精、血、耳。在脈為足太陽膀胱、足少陰腎經。
為山  在人身為脾、手、背、鼻。在脈為足陽明胃、足太陰脾經。
為地 在人身為身、腹、肉、胃。在脈為任脈。